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 程 标 准
执 笔 人: 陈萃韧
审 核 人: 石文斌
修 订 日 期: 2023.10
二 级 学 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开课 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课程代码 |
5012002 |
考核性质 |
√考试/考查 |
前导课程 |
高中《道德与法治》 |
后续课程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 |
总学时
|
48
|
课程类型
|
理论课 |
是 |
实践课 |
是 |
理论十实践 |
是 |
适用专业 |
大一所有专业 |
表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1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职务 |
1 |
石文斌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教授/院长 |
2 |
车美娟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教授/副院长 |
3 |
陈萃韧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讲师/教研室主任 |
注1:指参与课程标准制订的主要成员,包括校外专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设置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和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相配合,与后续“形势与政策”课相衔接,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的主干课程。
(二)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此门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此门课程是以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修养,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新时代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在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引导青年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
2.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新形势下人才要求。
(2)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趋势,了解新形势下理性爱国的原则与要求。
(3)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重点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
(5)掌握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建立法律思维方式,重点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3.能力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二)课程要求
通过学习此门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此门课程是以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修养,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新时代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
本课程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思路
1.以道德法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为培养目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递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并给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规范的道德、法律相统一的过程。为此,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确立了以下三个关联、层层递进的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中道德法律知识和规范;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在“理论实践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中,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法律观念、行为和品质;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律思维方式。
社会能力目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通过参加访问或开展道德、法律现象的调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学生获得合作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
方法目标
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在探究、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自觉砥砺品行,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单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过去不十分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我们力图改变这一做法,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鼓励启发学生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改变传统的仅仅用黑板、教科书等为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近两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分批带领学生前往东江纵队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假期组织了热点问题调查等,通过多种方式的课堂外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学习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上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自己受到了一次活生生地教育,将通过自身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2)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弥补课堂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单一的不足,通过播放各类教学影碟来增强教学效果,如《毛泽东》《时事》《宇宙与人》《邓小平》等教学片。
(3)突出我院职业教育特色
在教学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及相关行业法规和案例分析,进行领会学习,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就业准备,体现出与一般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同。
3.创设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效
近年来,我院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积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朋辈教学法、沉浸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拟法庭等新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到教学环节中,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与成绩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二)课程结构
表3 课程结构
序号 |
模块(项目/单元)名称 |
对应职业能力、岗位任务等 |
学时 |
备注 |
1 |
模块一 认识新时代 |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2 |
|
2 |
模块二 人生篇
|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
4 |
|
3 |
模块三 理想篇
|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
6 |
|
4 |
模块四 中国精神篇
|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 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
6 |
|
5 |
模块五 核心价值观篇
|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6 |
|
6 |
模块六 道德篇
|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
6 |
|
7 |
模块七 法治篇
|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
6 |
|
8 |
实践教学一:一封家书 |
一封家书传递的是精神的帮扶,是人格的尊重,是信心的重建,更是信仰的坚守 |
4 |
|
9 |
实践教学二:参观教育基地,抒发爱国热情,撰写观后感 |
激发青年大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 |
4 |
|
10 |
实践教学三:光影记录“思政”,镜头延续“梦想” |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创意大课堂,以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
4 |
|
合计 |
|
|
48 |
|
(三) 课程内容
表4 课程内容
序号
|
模块(项目/单元)名称)
|
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学时
|
工作任务/内容 |
重点、难点/对应目标 |
|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
绪论 |
1.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
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2 |
|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
第一章内容 |
1.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 2. 正确的人生观 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
4 |
|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第二章内容 |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提高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的能力。 |
6 |
|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
第三章内容 |
1.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
弘扬中国精神 |
6 |
|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
第四章内容 |
1.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3.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6 |
|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
第五章内容 |
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
6 |
|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第六章内容 |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维护宪法权威 3.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在“理论实践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中,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法律观念、行为和品质。 |
6 |
|
实践教学一 |
活动内容:一封家书 |
完成实践活动手册 |
一封家书传递的是精神的帮扶,是人格的尊重,是信心的重建,更是信仰的坚守。 |
4 |
|
实践教学二 |
参观教育基地,抒发爱国热情,撰写观后感 |
完成实践活动手册 |
激发青年大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 |
4 |
|
实践教学三 |
光影记录“思政”,镜头延续“梦想” |
完成实践活动手册 |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创意大课堂,以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
4 |
5.学生考核与评价
学生期末总成绩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按出勤占15%、课堂表现占15%、实践活动占40%、期末考试占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出勤与课堂表现两项成绩都必须达到及格水平,总成绩才能及格。二者有一项或两项都不及格,依据成绩低的那一项折算总成绩。
出勤及课堂表现由任课教师及每班学委根据平常每堂课的记载打分,每迟到一次扣0.5分,早退一次扣0.5分,请假(凭请假条)一次扣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不玩手机、不睡觉、不干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对违反者,任课教师视情况给予扣分。
实践活动成绩占40%计入期末总成绩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否则期末成绩难以及格;采用定期检查、指导落实的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活动专题。任课教师以“期中检查表”的形式对“手册”进行中期检查,教师检查时需核对学生上交的诸如参观的现场照片等佐证材料,以减少抄袭与造假。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时长90分钟。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占总成绩的30%。在期末命题测试时,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尽量减少记忆性机械性命题,加大理解型、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
表5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阶段 |
考核内容 |
考核形式 |
成绩比例 |
过程考核 |
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精神、单项实践操作技能、 |
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项目作品、实验报告、小论文、阶段小考、小测验等 |
70% |
终结性 考核 |
综合技能、职业规范、创新能力等 |
期终考试 |
30% |
评选“双优”学生
“双优”指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期末总成绩两个方面的优秀,两项成绩分别评选。期末总成绩优秀学生评选办法以自然班为单位,每班评选出前10%(宁缺毋滥)的学生授予“优秀”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通报表扬。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定办法:以自然班为单位,每班评选出前10%(宁缺毋滥)的学生授予“优秀”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通报表扬。
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1.教学方法
根据本门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研室教师逐步改变照本宣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感陶冶法、讨论分享法、实践体验法、信息化教学法等方式巧妙合理地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创新、自学、合作、沟通、交流等多种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基础课要传递的思想内化吸收。
2.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要想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主要就是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通过准确把握当下青年群体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内容特点、学生喜好度、内容关联度等来拓展多样的形式,通过规范教学设计,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尽可能满足高职学生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上的期待,实施的模式如时政热点评论模式、情景化演练模式、思想碰撞模式、研讨式五环案例教学模式、多形式演讲模式等等。
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如通过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课堂派等平台,借助QQ、E-mail、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发布学习资料、提交作业任务、头脑风暴、投票打分等活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教学保障
1.授课教师
教研室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9人,是一个师德师风优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优化、协作创新进取的教学团队。团队教师学科背景、职称、学历和年龄层次合理,形成了具有发展前景的梯队结构。
2.教材
表6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选用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教材类型 |
出版社 |
主编 |
出版日期 |
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国家统编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沈壮海等 |
2023.2 |
表7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参考教材教辅选用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教材类型 |
出版社 |
主编 |
出版日期 |
1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三点解析” |
无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卢黎歌等 |
2023.9 |
3.教学资源
(1)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表8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序号 |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名称 |
用途 |
合作深度要求 |
1 |
鸦片战争博物馆 |
实践教学 |
深度合作 |
2 |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
实践教学 |
深度合作 |
3 |
兴国将军园 |
实践教学 |
深度合作 |
4 |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 |
实践教学 |
深度合作 |
5 |
东莞市文化馆 |
实践教学 |
深度合作 |
注2:指认识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
注3:合作深度包括深度合作型、紧密合作型、一般合作型三个等级
(2)数字化资源与平台
包括课程网站、优质教学资源、其他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可参考下表填写。
表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序号 |
数字化资源名称 |
资源网址/平台 |
1 |
东纵红色故事 |
https://umooc.ulearning.cn/mobile.html#/course/home/46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