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课程建设 >> 基础课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汇编

 

专业代码:

 

专业负责人:

陈萃韧

制定时间:

2021.09

审 批 人:

石文斌

审批时间:

2021.0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全体大一学生                 课程代码:5012002

开设时间:第12学期                  课 时 数:48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设置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衔接,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相配合,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的主干课程。

二、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新形势下人才要求。

2)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趋势,了解新形势下理性爱国的原则与要求。

3)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重点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

5)掌握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建立法律思维方式,重点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2、技能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3、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先导课程的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思想政治品德

2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主要教学知识点

学习目标

学时

备注

1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绪论

1.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2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章内容

1.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

2. 正确的人生观

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4

 

3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内容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提高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的能力;

 

6

 

4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内容

1.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弘扬中国精神

6

 

5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第四章内容

1.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3.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6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五章内容

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6

 

7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第六章内容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维护宪法权威

3.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在“理论实践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中,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法律观念、行为和品质;

 

8

 

8

实践教学

一般采用主题演讲、微电影制作、展板制作、辩论赛等方式实现

完成实践活动手册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

 

12

 

合   计

48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国家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选用的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本书编写组编写(202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展开的,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本教材的逻辑脉络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律思维和意识为要求,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成才,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归宿和目的。

2推荐教材

除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学辅助用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生用书》、《思想道德与法治疑难问题解析》等教学辅助资料外,基础教研室在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中,在着手编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模块化指导书》(已完成指导书以2015版教材为依据,目前按照2021年版修改完善中)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3参考的教学资料

音像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今日说法》、《法治中国》、《开讲啦》、《道德观察》、《感动中国》、《面对面》、《庭审现场》、《青年中国说》、《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辉煌中国》、《厉害了我的国》、《我是演说家》、《中国精神》等。

 视频公开课、MOOC

我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MOOC项目经教务处立项,建设完成,已经上传了36个教学微课、228多个视频资料、30多个教学案例以及每一模块都有学以致用的检测题,供学生对本课程的重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微信公众号资源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学习是很多人习惯的一种方式,可以争取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目前向教师教学和学生推荐的微信公众号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思政学者、思想政治研究、人才思想道德网、爱思想网、法律思想、法律图书馆、法务在线法律咨询、中国法律评论、法律博客、法律讲堂、法治与社会、自然道德、职业道德与法律、复旦陈果老师、南航徐川等,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关注。

六、教师要求

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承担此课程的专任教师共有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博士1人,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学校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纸质藏书量已达8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332种,学生业余时间可以借阅到诸多书籍,这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所在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为我们搞好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本地部分场馆合作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2  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阶段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

成绩比例

过程考核

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精神、单项实践操作技能

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阶段小考、小测验等

70%

终结性考核

综合技能、职业规范、创新能力等

期终考试、项目(作品)考核、综合答辩、项目报告、大论文等

30%

 

学生期末总成绩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按出勤占15%、课堂表现占15%、实践活动占40%、期末考试占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出勤与课堂表现两个成绩都必须达到及格水平,总成绩才能及格。二者有一项或两项都不及格,依据成绩低的那一项折算总成绩。

出勤及课堂表现由任课教师及每班学委根据平常每堂课的记载打分,每迟到一次扣0.5分,早退一次扣0.5分,请假(凭请假条)一次扣1分,无故旷课次扣2分。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不玩手机、不睡觉、不干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对违反者,任课教师视情况给予扣分。

实践活动成绩占40%计入期末总成绩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否则期末成绩难以及格;采用分期检查、指导落实的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活动专题。任课教师以“期中检查表”的形式对“手册”进行中期检查,教师检查时需核对学生上交的诸如参观的现场照片等佐证材料,以减少抄袭与造假。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时长90分钟。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占总成绩的30%。在期末命题测试时,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尽量减少记忆性机械性命题,加大理解性、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

评选“双优”学生

“双优”指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期末总成绩两个方面的优秀,两个成绩分别评选。期末总成绩优秀学生评选办法以自然班为单位,每班评选出前10%(宁缺勿滥)的学生授予“优秀”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通报表扬。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定办法:以自然班为单位,每班评选出前10%(宁缺勿滥)的学生授予“优秀”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通报表扬。

 

(对思政课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颁发证书)

 

(对思政课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表扬通报)

对实践活动中的优秀调研报告、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等作为成果集结成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各任课老师将所教班级评选结果名单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分类汇总给教学秘书,统一格式为“系部名称+专业名称+班级+学生姓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印发荣誉证书,同时对获得优秀的学生印发表彰通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真心喜欢思政课,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撰写人: 陈萃韧; 审核人: 石文斌 )

上一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版)

下一条:基础课慕课建设片头

关闭